最新消息

揚塵有改善 呷飯免煩惱

河川揚塵係天然現象,幾百年來持續侵擾河川沿岸居民。臺灣民間有句諺語「吃飯攪沙」,說明揚塵對民眾生活環境品質及健康之影響。在中央相關部會及地方攜手努力下,109年全國河川揚塵事件僅發生17日,較106年75次降低77%,顯示河川揚塵防制及改善有成。因此,環保署於今(110)年4月23日辦理「河川揚塵防制示範觀摩及交流論壇」,邀請經濟部水利署及所轄河川局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及各縣市政府環保局等,分享河川揚塵防制及改善的成功經驗。 環保署表示,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遷,導致旱澇不均,河川豐水期與枯水期水流量懸殊,更易於颱風季節時,加劇河川沖刷作用。因此,當颱風季節過後,強烈日曬使下游河床裸露地增加,乾燥的河床遭受強風吹拂,更容易引起揚塵。 為優先改善濁水溪揚塵問題,行政院成立「濁水溪揚塵防制及改善工作小組」,並核定「濁水溪揚塵防制及改善行動方案」第一期(107年-109年),以「水利」、「造林」、「防災應變」三大架構,並採「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」全方位、整體性合作方式,全面規劃及辦理裸露地各種揚塵防制措施。經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通立合作下,濁水溪揚塵事件減少85% (106年59次減少至109年9次),鄰近濁水溪的麥寮及崙背測站懸浮微粒(PM10) 年平均濃度更較106年大幅降低44%及27%。 環保署表示河川揚塵防制及裸露地改善工法,應於規劃時予以全面考量,並針對揚塵敏感區優先進行。由於河道中施作各項裸露地改善及揚塵防制措施,易因颱風等災害造成河道改道或浮現沙洲而損毀,此時,「儘速復原」應為首要任務,以避免新增沙洲引起揚塵。除了水覆蓋及綠覆蓋,亦可利用農業資材進行覆蓋,除了具備固沙成效外,同時提供農業資材去化管道,並提高植物存活率,一舉多得。 另為提前預防揚塵發生,環保署已建立揚塵預報機制,提供7日、3日、1日及當日空氣品質預報,以利相關單位提前進行揚塵防制預防作業。 環保署強調,河川揚塵改善及防制工作應依研究與執行經驗,並視每年洪水與河床變動情形,以「因地制宜」與「因時制宜」原則持續滾動檢討辦理,以維護各項覆蓋面積,才能舒緩揚塵。希望藉此次的交流,加強中央及地方執行經驗的分享。

相關網址:河川揚塵有改善 發生率大減7成

最後異動時間:2021-11-03 15:29:00